欢迎访问上海巳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网站!
公司产品

无线


Huawei R240D


R240D华为敏捷分布式方案中的远端接入单元,支持PoE供电,可以直连中心AP部署到室内。内置IEEE 802.11a/b/g/n/ac无线模块,支持2.4G和5G双频接入。支持吸顶、挂墙、面板多种安装方式,部署灵活。远端接入单元采用国际标准86mm面板设计,可以方便地安装到房间内的接线盒上。…

R240D华为敏捷分布式方案中的远端接入单元,支持PoE供电,可以直连中心AP部署到室内。内置IEEE 802.11a/b/g/n/ac无线模块,支持2.4G和5G双频接入。支持吸顶、挂墙、面板多种安装方式,部署灵活。

远端接入单元采用国际标准86mm面板设计,可以方便地安装到房间内的接线盒上。内置天线和隐藏的指示灯,安装时不会破坏室内的装修设计。内置IEEE 802.11a/b/g/n/ac无线模块,支持2.4G和5G双频接入。

远端接入单元适用于学校、酒店、医院以及办公会议室等房间密度大、墙体结构复杂的场景,使用网线穿墙走线无压力,将远端接入单元装入每个房间,轻松实现无线信号全覆盖。

远端接入单元由中心AP管理。中心AP和远端接入单元均支持零配置上线,可实时管理和维护,相较于传统的分布式AP方案,AC仅管理少量的中心AP,即可部署海量的远端接入单元,提升了整体性能的同时,降低了网络部署成本。

项目

描述

物理参数

墙外部分尺寸(长×宽×高)

140mm×86mm×25mm

墙内部分尺寸(长×宽×高)

51.5mm×63.5mm×16.5mm

重量

0.2kg

系统内存

  • 128MB DDR2

  • 32MB Flash

电源参数

电源输入

  • DC:12V±10%
  • PoE供电:满足802.3af/at以太网供电标准

最大功耗

8.7W

说明:
实际最大功耗遵照不同国家和地区法规而有所不同。

环境参数

工作温度与海拔

-60m~+1800m:0℃~+40℃

1800m~5000m:海拔每升高300m,最高工作温度降低1℃

存储温度

-40℃~+70℃

工作湿度

5%~95%(非凝结)

防水等级

IP20

工作气压

70kPa~106kPa

  射频参数

项目 描述
天线类型

内置天线

天线增益
  • 2.4G:2dBi
  • 5G:3dBi
最大用户数

≤256

每射频最大VAP数量

8

最大发射功率
  • 2.4G:21dBm(组合功率)
  • 5G:20dBm(组合功率)
说明:

实际发射功率遵照不同国家和地区法规而有所不同。R240D为86盒结构,只支持适合86盒的国家和地区。

发射功率支持1dB步长调整,可调范围支持从最大发射功率向下调整至1dBm。

非重叠频道最大数量 2.4 GHz
  • 802.11b/g
    • 20MHz:3
  • 802.11n
    • 20MHz:3
    • 40MHz:1
5 GHz
  • 802.11a
    • 20MHz:13
  • 802.11n
    • 20MHz:13
    • 40MHz:6
  • 802.11ac
    • 20MHz:13
    • 40MHz:6
    • 80MHz:3
说明:

表格中以中国支持的非重叠频道数量为例,不同国家支持的非重叠信道的数量也不相同,具体请参考《国家码&信道顺从表》。

信道速率
  • 802.11b:1、2、5.5和11Mbit/s
  • 802.11a/g:6、9、12、18、24、36、48和54Mbit/s
  • 802.11n:6.5~300Mbit/s
  • 802.11ac:6.5~867Mbit/s
接收灵敏度(典型值)

2.4 GHz

802.11b (CCK)

  • -101 dBm @ 1 Mbit/s
  • -96 dBm @ 2 Mbit/s
  • -94 dBm @ 5.5 Mbit/s
  • -90 dBm @ 11 Mbit/s

2.4 GHz

802.11g (non-HT20)

  • -95 dBm @ 6 Mbit/s
  • -95 dBm @ 9 Mbit/s
  • -94 dBm @ 12 Mbit/s
  • -92 dBm @ 18 Mbit/s
  • -88 dBm @ 24 Mbit/s
  • -85 dBm @ 36 Mbit/s
  • -81 dBm @ 48 Mbit/s
  • -79 dBm @ 54 Mbit/s

2.4 GHz

802.11n (HT20)

  • -95 dBm @ MCS0
  • -94 dBm @ MCS1
  • -92 dBm @ MCS2
  • -87 dBm @ MCS3
  • -84 dBm @ MCS4
  • -79 dBm @ MCS5
  • -78 dBm @ MCS6
  • -77 dBm @ MCS7
  • -93 dBm @ MCS8
  • -92 dBm @ MCS9
  • -90 dBm @ MCS10
  • -85 dBm @ MCS11
  • -82 dBm @ MCS12
  • -77 dBm @ MCS13
  • -76 dBm @ MCS14
  • -75 dBm @ MCS15

2.4 GHz

802.11n(HT40)

  • -93 dBm @ MCS0
  • -91 dBm @ MCS1
  • -89 dBm @ MCS2
  • -84 dBm @ MCS3
  • -81 dBm @ MCS4
  • -77 dBm @ MCS5
  • -75 dBm @ MCS6
  • -74 dBm @ MCS7
  • -91 dBm @ MCS8
  • -89 dBm @ MCS9
  • -87 dBm @ MCS10
  • -82 dBm @ MCS11
  • -79 dBm @ MCS12
  • -75 dBm @ MCS13
  • -73 dBm @ MCS14
  • -72 dBm @ MCS15

5 GHz

802.11a (non-HT20)

  • -94 dBm @ 6 Mbit/s
  • -94 dBm @ 9 Mbit/s
  • -93 dBm @ 12 Mbit/s
  • -91 dBm @ 18 Mbit/s
  • -87 dBm @ 24 Mbit/s
  • -84 dBm @ 36 Mbit/s
  • -79 dBm @ 48 Mbit/s
  • -78 dBm @ 54 Mbit/s

5 GHz

802.11n (HT20)

  • -94 dBm @ MCS0
  • -93 dBm @ MCS1
  • -90 dBm @ MCS2
  • -86 dBm @ MCS3
  • -83 dBm @ MCS4
  • -78 dBm @ MCS5
  • -77 dBm @ MCS6
  • -76 dBm @ MCS7
  • -92 dBm @ MCS8
  • -91 dBm @ MCS9
  • -88 dBm @ MCS10
  • -84 dBm @ MCS11
  • -81 dBm @ MCS12
  • -76 dBm @ MCS13
  • -75 dBm @ MCS14
  • -74 dBm @ MCS15

5 GHz

802.11n (HT40)

  • -91 dBm @ MCS0
  • -90 dBm @ MCS1
  • -87 dBm @ MCS2
  • -83 dBm @ MCS3
  • -80 dBm @ MCS4
  • -76 dBm @ MCS5
  • -74 dBm @ MCS6
  • -73 dBm @ MCS7
  • -89 dBm @ MCS8
  • -88 dBm @ MCS9
  • -85 dBm @ MCS10
  • -81 dBm @ MCS11
  • -78 dBm @ MCS12
  • -74 dBm @ MCS13
  • -72 dBm @ MCS14
  • -71 dBm @ MCS15

-

5 GHz

802.11ac (VHT20)

  • -95 dBm @ MCS0NSS1
  • -93 dBm @ MCS1NSS1
  • -90 dBm @ MCS2NSS1
  • -86 dBm @ MCS3NSS1
  • -83 dBm @ MCS4NSS1
  • -78 dBm @ MCS5NSS1
  • -77 dBm @ MCS6NSS1
  • -75 dBm @ MCS7NSS1
  • -71 dBm @ MCS8NSS1
  • -93 dBm @ MCS0NSS2
  • -91 dBm @ MCS1NSS2
  • -88 dBm @ MCS2NSS2
  • -84 dBm @ MCS3NSS2
  • -81 dBm @ MCS4NSS2
  • -76 dBm @ MCS5NSS2
  • -75 dBm @ MCS6NSS2
  • -73 dBm @ MCS7NSS2
  • -69 dBm @ MCS8NSS2

5 GHz

802.11ac (VHT40)

  • -91 dBm @ MCS0NSS1
  • -90 dBm @ MCS1NSS1
  • -88 dBm @ MCS2NSS1
  • -83 dBm @ MCS3NSS1
  • -80 dBm @ MCS4NSS1
  • -76 dBm @ MCS5NSS1
  • -74 dBm @ MCS6NSS1
  • -72 dBm @ MCS7NSS1
  • -68 dBm @ MCS8NSS1
  • -66 dBm @ MCS9NSS1
  • -89 dBm @ MCS0NSS2
  • -88 dBm @ MCS1NSS2
  • -86 dBm @ MCS2NSS2
  • -81 dBm @ MCS3NSS2
  • -78 dBm @ MCS4NSS2
  • -74 dBm @ MCS5NSS2
  • -72 dBm @ MCS6NSS2
  • -70 dBm @ MCS7NSS2
  • -65 dBm @ MCS8NSS2
  • -63 dBm @ MCS9NSS2

5 GHz

802.11ac (VHT80)

  • -88 dBm @ MCS0NSS1
  • -87 dBm @ MCS1NSS1
  • -84 dBm @ MCS2NSS1
  • -80 dBm @ MCS3NSS1
  • -77 dBm @ MCS4NSS1
  • -73 dBm @ MCS5NSS1
  • -71 dBm @ MCS6NSS1
  • -69 dBm @ MCS7NSS1
  • -65 dBm @ MCS8NSS1
  • -63 dBm @ MCS9NSS1
  • -86 dBm @ MCS0NSS2
  • -85 dBm @ MCS1NSS2
  • -82 dBm @ MCS2NSS2
  • -78 dBm @ MCS3NSS2
  • -75 dBm @ MCS4NSS2
  • -71 dBm @ MCS5NSS2
  • -69 dBm @ MCS6NSS2
  • -67 dBm @ MCS7NSS2
  • -62 dBm @ MCS8NSS2
  • -60 dBm @ MCS9NSS2

-

安规标准

  • UL 60950–1
  • IEC 60950–1
  • EN 60950–1
  • GB 4943

无线电标准

  • ETSI EN 300 328
  • ETSI EN 301 893
  • RSS-210
  • AS/NZS 4268

电磁兼容性标准

  • EN 301 489–1
  • EN 301 489–17
  • ETSI EN 60601-1-2
  • ICES-003
  • YD/T 1312.2-2004
  • ITU k.21
  • GB 9254
  • GB 17625.1
  • EN 55022
  • EN 55024
  • CISPR 22
  • CISPR 24
  • IEC61000-4-6
  • IEC61000-4-2

IEEE 标准

  • IEEE 802.11a/b/g
  • IEEE 802.11n
  • IEEE 802.11ac
  • IEEE 802.11h
  • IEEE 802.11d
  • IEEE 802.11e

安全标准

  • 802.11i,Wi-Fi Protected Access 2(WPA2),WPA
  • 802.1X
  •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s(AES),Temp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(TKIP)
  • EAP Type(s)

环境标准

  • ETSI 300 019-2-1
  • ETSI 300 019-2-2
  • ETSI 300 019-2-3
  • ETSI 300 019-1-1
  • ETSI 300 019-1-2
  • ETSI 300 019-1-3

电磁场辐射标准

  • CENELEC EN 62311
  • CENELEC EN 50385
  • RSS-102

RoHS

  • Directive 2002/95/EC & 2011/65/EU

Reach

  • Regulation 1907/2006/EC

WEEE

  • Directive 2002/96/EC & 2012/19/EU
  • 超远距离的网络覆盖

    对比传统的分布式AP,突破15米的馈线长度,使用网线替代馈线,中心AP和远端接入单元之间的连线可长达100米,数倍放大网络部署的范围。

    信号穿墙无衰减,覆盖无死角

    因馈线的长度限制和严格的安装要求,导致一些场景需要无线信号穿墙覆盖,而无线信号通过建筑墙体会有较大的衰减,如果房屋结构复杂,无线信号的覆盖可能会存在死角,这需要更多的计算和验证工作。采用分布式方案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,用有线代替无线穿过墙体,将远端接入单元直接安装到房间内,独享优质的无线接入服务。

    支持802.11ac,千兆无线速率

    兼容IEEE 802.11a/b/g/n/ac标准,支持2*2 MIMO,2.4G和5G频段可同时工作,信号覆盖能力强,最高速率可达千兆。

    独特的面板设计,美观大方

    远端接入单元采用白色机身,散热孔和接口分布在侧面和底部,固定用的螺钉隐藏在滑动面板下面。整体外形美观,简约大方,完美配套酒店、公寓等场所的设计风格。

    符合标准86盒设计,安装简单

    远端接入单元采用国际标准86mm面板设计,可以方便地安装到房间内的86盒上,无需额外打孔布线。

    支持多种安装方式,安装位置灵活

    R230D除了支持86盒面板安装外,还支持挂墙和吸顶安装,可以灵活的规划安装位置。

    隐式指示灯,带来健康睡眠

    远端接入单元采用隐式指示灯设计,指示灯工作时淡淡亮起,光线柔和。还可以由AC统一管理指示灯的开关,夜间休息时关闭指示灯,消除闪烁的亮光,保证客人的睡眠质量。

    下行4个以太网口,支持多用户有线接入

    R240D下行支持4个百兆以太网口,可并发处理数据,直接使用网线连接多台终端,例如网络电视机、台式机、笔记本等,满足酒店、公寓等房间内的需求。

    支持有线口的Auto Shutdown功能

    当R240D下行口连接的有线网络(如RRU下行口通过Hub连接有线网络)出现环路时,RRU有线口可以自动shutdown以保护RRU。
    说明:
    当RRU下行口有线网络没有终结RRU发出的STP报文时,该功能生效。

    工程成本大幅降低

    对比传统的分布式AP,可以节约大笔的开支:
    • 施工:网线代替价格高的馈线,如果房间内已经预部署过网线,则可以直接利用。
    • License:中心AP工作在Fit AP模式时,AC上只对中心AP进行License授权,不会对远端接入单元使用License控制,相当于1个中心AP上线,可以用远端接入单元覆盖数十个房间。

    分层处理技术,无线转发能力更优

    革新的分层处理技术,中心AP集中管理远端接入单元,并行转发业务流量,远端接入单元仅处理无线信号,分层的设计使组网结构更加清晰,中心AP和远端接入单元独立处理的模块减少,效率提升,优化了整体的无线转发性能。

友情链接: <